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2023)出炉

来源:大洋网      更新时间:2024/4/2      浏览:

营商环境是滋养市场主体的阳光雨露,是维系经济活动良性运行的生态系统。

2023年广州推出营商环境6.0改革,以“全要素”视角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改革成果亮点纷呈。不断迭代的营商环境改革实践,形成一批企业获得感强、满意度高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现了各区各部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优化产业生态,全力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为反映市场主体对广州营商环境的感知与评价,广州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于2024年1月采取线上评选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邀请广大市场主体以及投资机构票选心目中的十佳改革实践案例。

在324695份有效问卷的共同见证下,今日,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2023)正式出炉。

image.png

案例1

广州供电局:全国首创公用服务“六联办”,打造政企协同新标杆

聚焦解决企业办事多头跑、资料重复交等急难愁盼问题,广州供电局持续强化政企协同、数据驱动和业务联办,进一步推动电水气网市政公用服务协同办理,在全国率先打造市政公用服务“六联办”(联合报装、联合踏勘、联合检验、联合过户、联合缴费和联合账单),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亮点1.政企协同合力推出联办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供电局联合市水务局、市通建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互联网运营商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联合服务”柔性团队,政企通力合作、打通信息壁垒,探索形成惠企便民一体化业务制度和流程。企业通过一个平台、一套资料、一张表单、一键确认,即可实现多项业务联办。

亮点2.公用服务接入全过程协同共建。各市政公用服务单位组团现场勘查,在核实接入条件后,按规范标准制定和共享设计方案,统筹协调建设时序,同步开挖、同步检验、同步安装,全面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接入效率。

亮点3.用户服务体验全面升级。通过前端渠道数据整合、后端系统信息梳理,企业在政务服务网、“南网在线”智慧营业厅等,即可实现市政公用服务联合账单在线查询、一键打印、在线缴费;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同步选择“用电服务”,可实现一、二手房用电无感过户。

在实施成效上,市政公用服务创新“六联办”,通过“组合式”“套餐式”服务,将“事事分头办”转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压缩企业办事时间75%。

微信截图_20240407114230.png

案例2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推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聚焦构建工业用地政策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三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进存量工业用地扩容提质,推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亮点1.在全国率先构建工业用地管理的“1+6+N”政策体系。出台《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制定市级配套政策文件和各区实施细则,放宽工业用地开发强度管控要求,鼓励建设高标准立体化厂房。

亮点2.在全省率先划定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统筹划定621平方公里工业产业区块,保障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空间需求,推动制造业企业和新引入项目向区块内集聚发展。

亮点3.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惠企服务水平。支持各区用好工业产业区块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权,企业递交一次申请即可在本行政区内全程办理扩容审批手续。主动靠前服务项目开工建设,免费提供用地红线矢量文件、地形图,提前技术审查服务,推行用地、规划、施工许可、人防、不动产登记多证合并办理,带方案出让产业项目申请材料缩减近50%,办证时间最高提速83.3%,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实施成效上,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371宗存量工业用地的扩容提质审批,为企业节省购地成本约95亿元,通过“五证联发”实现单个项目审批最高提速83.3%。

2.png

案例3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率先推出“文旅体一证通”,抢抓演出市场“红利”

“文旅体一证通”创新分类实施“穗园通”“穗演通”,“穗园通”将41项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准入项目,对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的可行性事前服务,“穗演通”对同一演艺场馆(体育场馆)举办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建立“一站式”联合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

亮点1.激活培育文化产业园区。“穗园通”适应文化产业、消费形态融合趋势,有效推动广州市符合规定的17个园区(景区)、标准文化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经营效应,具有适用范围广、审批事项融合多、预期效应好的特点,促进文旅体市场繁荣发展。

亮点2.持续保持演出市场热度。“穗演通”对营业性演出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审批进行对接联调,建立“简材料,缩时间、优流程”的新型服务模式,吸引更多的大型营业性演出主办单位、演出经纪机构落户广州,推动产业链条不断优化、演艺市场体量不断壮大,让更多的文艺人才有场地排练、有舞台表演、有机会出彩。

亮点3.构建文旅体产业链条。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原创性、差异化举措,兼顾市场主体、产品内容、消费群体等产业要素,着眼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文旅体消费活力。

在实施成效上,“穗演通”首次实现文化和公安部门同时压减审批时间,联合建立协作联动、通报邀约等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快捷的办理体验,帮助演艺场馆提高演出场次30%以上,推动改革事项全面落地见效。首批纳入“穗演通”改革的演艺场馆共15家,拟申请“穗园通”改革的园区共3家。

image.png

案例4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创新企业承诺制,加速工程开工进度

广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工程审批信用监管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市区联动平台,增设实施监控功能,探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信用审批,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与投入使用时间,助力打造一流信用营商环境标杆。

亮点1.创新“信用+工程审批”制度建设。建设工程类企业资质核准、装配式建筑预售审批等事项采用告知承诺方式;档案、光纤验收事项由企业承诺限期完成,先行办理竣工联合验收,加快完成产权登记。

亮点2.优化“线上线下+市区联动”监管体系。在施工许可审批系统和竣工联合验收系统上增设监控功能,及时掌握企业承诺事项的履行状况。联合市、区各审批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动区住建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合力审核提供资料的真伪和是否按规定履行承诺行为。

亮点3.形成打击违约行为的长效机制。对于失信企业,线上系统将企业不履行承诺的信息自动推送至“信用广州”公示,经审批部门确认承诺事项已履行完成的,公示信息可提前修复撤下。对于诚信企业,通过承诺制审批政策红利,加速工程开工建设进度,降低资金利息成本。

工程项目承诺制审批政策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已办理承诺制企业资质审批2800余宗、承诺制预售许可800余宗、承诺制施工许可审批超5000宗、承诺制联合验收4800余宗,有效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全方位信用监督约束机制。

image.png

案例5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护航企业出海

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保险中心,指导保险公司推出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组建知识产权海外保险俱乐部,构建集“保前风险评估、保中快速响应、保后定期服务”的全流程保险服务体系,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亮点1.打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人保财险、平安保险、国任财险、国寿财险等保险机构已形成市场化竞争机制,将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的杠杆率从原来的5-8倍提升至15倍以上,切实保障承保企业利益。

亮点2.精准对接企业保护需求。各保险机构组建专业团队,为有出口业务需求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完善单个企业保险方案,“量身定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策略,推动全国首单千万保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顺利承保。

亮点3.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揭牌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服务中心,保险机构联合高校院所、研究智库、涉外律所等高端保护资源,聘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专家,助力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已有170家次企业投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总保额3.12亿元,总保费4053.47万元。其中,成功帮助我市某投保企业在一海外纠纷中,将实际赔付金额由最初要价100万美元下降至4000美元,有效帮助企业减损。

image.png

案例6:

越秀区:巧用信用数据,解决老城区水电气报装缴费难题

越秀区首创“信用+水电气”公共服务模式,以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和信用承诺替代物业权属证明,对守信主体提供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有效解决老城区建筑因历史原因导致无产权、未确权、无法提供可供电、供气、供水证明的公共服务报装困难问题。

亮点1.由“两证”办理到“信用”办理升级。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可凭借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信用承诺书替代产权证明。

亮点2.由“催费追收”向“主动缴费”转变。依法依规将失信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对3年内无欠费、窃用能源、违约用能等守信主体,提供专属客户经理全程服务、VIP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

亮点3.由“双网查询”向“一网通办”突破。打通南方电网服务终端与“信用越秀”小程序的数据共享通道,重塑“办电”流程,实现数据互融。

亮点4.创新中小微企业电费融资渠道。针对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欠缴电费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和电费缴费记录,对因非主观因素造成电费欠缴的主体提供“电易贷”,最高授信300万元,实现精准放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信用+供电服务”已实现低压中小微企业用电业务全覆盖,正逐步探索向高压用电业务推开,截至2023年12月底,已成功办理20家企业用电申请,累计供电量超200万千瓦时。“信用+供气”服务已率先完成2宗报装工单受理。

3.png

案例7

黄埔区:创新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模式,降低中小企业用电成本

黄埔区创新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模式,搭建“埔e园”工业园区智慧用能管理服务平台,引导支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智能电表并接入平台,实现“计费规则、计量装置、管理平台”三统一,有效解决园区转供电加价问题,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用电成本。

亮点1.整合转供电收费规则,实现计费公式化。梳理整合国家、省、市关于转供电收费的相关规定,将电费单价、基本电费、损耗公摊等转供电收取标准与方式在“埔e园”平台上公式化,通过平台实现园区企业电费自动计算,有效防止违规加价。

亮点2.小成本解决大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园区仅需将终端用户电表升级为智能电表,并加装集中器等装置后即可接入“埔e园”平台,升级改造费用由政府给予最高不超50%补贴,以微改造、小投入解决转供电收费难规范大难题。

亮点3.创新转供电监督方式,实现用电透明化。园区通过平台可实现自动抄表、自动计费,公示电费及分摊收取情况;园区企业通过平台可实时查看自身用电情况、费用明细以及园区用电总体情况等,发现违规加价情况可即时举报违法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3年3月以来,已完成2个试点园区转供电改造,为128家企业节省电费约63万元,较改革前下降约15%。广州开发区正分阶段推进全区155家工业园区开展改造,预计将为近6000家中小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0%-20%。

4.png

案例8

天河区:行政、司法、仲裁有效衔接,助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天河区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开创性构建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等有效衔接的“三个通道”,丰富知识产权多元化处理机制,有效降低企业解决纠纷的时间、经济成本。

亮点1.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高效衔接机制。区市场监管局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合作,建立联合专家组,早期介入诉前处理,推动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向行政投诉流转,快速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亮点2.建立“快捷通道”,构建行政执法与仲裁调解有效对接机制。区市场监管局与广州仲裁委合作,签订《知识产权仲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联合专家组,将行政保护与民商事仲裁有机衔接,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提供“快捷通道”。

亮点3.建立“三轨通道”,构建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强效机制。区市场监管局将行政处罚的“刚性”、行政调解的“柔性”和司法确认的“强执性”相结合,创新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有机衔接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

“三个通道”机制有效降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缩短纠纷处理时间、提高纠纷解决效率。2021年以来,“绿色通道”通过行政手段办理诉讼案件41宗,帮助14家企业将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时间缩短2个月以上,其中1家企业直接获得赔偿11.4万元;“快捷通道”圆满办成全国唯一一宗行政投诉转成仲裁调解案件;“三轨通道”圆满办成全国唯一一宗“行政处罚+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商标侵权案件。

5.png

案例9

花都区:聚焦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惠企5+6”法治标杆园区

以广州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花都区集聚公检法司、相关执法部门等法治资源入驻园区,做好主动服务“5件事”,建设有呼必应“6平台”,打造“5+6”法治惠企模式,全面优化涉企法律服务,打造全省首家法治标杆园区。

亮点1.法治惠企,打造一张清单“全链条贯穿”。创新推出《广州花都(国际)汽车产业基地法治园区“5+6”法治惠企服务清单》,将法治资源贯穿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争议调解各领域,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亮点2.贴心服务,疏通法治惠企“最后一公里”。创新涉企法律服务模式,提供招商协议“5+2”法制审核模式,围绕企业合规建设、商事纠纷化解等重点领域,拓展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N项法律服务,开展诉前调解和巡回审理,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服务保障。

亮点3.创新治理,当好经济发展“法治引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创新设立企业普法联络员,实现普法服务无缝对接;收集制作专题普法视频投放到各企业,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

自法治标杆园区启动以来,协助解决园区32家企业旧改项目依法完善用地手续事宜,开展从轻、减轻、不予处罚及减免处罚款或滞纳金案件133宗,依法调解涉企纠纷22起,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png

案例10

增城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试产,高效领办产业项目筹建“一件事”

增城区践行“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聚焦企业项目筹建不顺畅、效能不理想等问题,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产业项目筹建机制,把筹建“马拉松”变成“齐步跑”,切实为企业省时间省成本,实现快开工快见效。

亮点1.引进即筹建,专员“全程领办”。推行“一项目一清单一专员”,一对一全流程带领企业办理项目审批,相关部门和镇街主动靠前,提前摸清项目意向用地条件,清单式落实项目开工要素保障,实现项目审批服务与开工要素保障的“双同步”。

亮点2.“带方案出让+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对于规划建设条件明确的工业项目,全面推行“带方案出让”,企业在挂牌公示期即可提前开展规划设计、四方单位确定等开工准备工作;审批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推行不动产登记、用地、规划、人防、施工许可等多证合并办理,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亮点3.“关键项先验收”,竣工即试产。缩减项目试产前验收时间,完成项目规划条件核实验收、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后,企业即可试产运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可控。

通过“五证联发”机制,办证申请材料已由原来的29项缩减为16项,办证时间由原来的40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该区近200个筹建产业项目享受到“全程领办”服务,40宗地块实现“带方案出让”,10个项目五证联发,项目引进到开工最短仅54天,推动增城区筹建项目工业投资2023年1-12月增长80%。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17727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