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更新时间:2024/4/18      浏览:

640 (1).jpg

近年来,沈阳市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相继开展“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只提交一次材料”等递进式改革,统筹运用数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手段,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服务智能化”“管理制度化”为路径,彻底重塑政府职能配置、业务运行流程、线上服务形态和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以“数据血缘”为核心,构建新型治理模式。从“数据关系”出发,构建完整政务服务图谱,指导职能配置、数据共享有序开展。一是彻底厘清政务服务底数。以“数据关系”替代“行权事项”作为业务梳理单元,创建“五级梳理法”,按照“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最小颗粒度拆解,完成市、区两级2851个事项梳理,形成“标准事项清单”“标准材料目录”等2.6万余个标准化成果。二是全面重塑政府行权职能。首次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再造,针对部门职能交叉、事项类型不准等问题,分类施策,以“腾、合、放、转、调”方式,优化调整5类780项政府职能,审批效率提升24.2%。三是大力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分类治理2706项申请材料,按照申请人自备、政府部门核发、第三方机构出具三类,分类设定证照共享、文件协同、信息核验等多种数据归集和共享途径,累计推动2435项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

二、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优化再造运行流程。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夯实数字政府底层能力支撑。一是全面整合服务入口。按照“三融五跨”理念,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横向对接47个国家、省、市自建业务系统,推动全部依申请事项网上办理,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独立服务页面,形成四级贯通的线上服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总量达到770万,总访问量超3亿次。二是完善全程数字化能力支撑。聚焦办理环节和特殊环节,推动全程在线数字化运行,建设表单中心、标签中心、接件中心等7个能力中心,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使用,累计发放电子证照3945万册,归集电子档案40余万份,支撑能力实现政务服务部门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完善在线评、扫码评、短信评、回访评等评价渠道,形成多元化、全覆盖的评价体系,依托12345工单分转机制,推进差评有效整改,累计归集“好差评”数据7652万余条,好评率达到99.9%,差评按期整改率达到100%,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三、以“数智兼备”为标准,迭代提升服务水平。将数据共享和智慧协同能力落实于服务场景,围绕企业、个人、建设项目三类主体,开展个性化、智能化集成服务。一是便利群众办事。在国家“一件事”清单的基础上主动创新,优化上线“办犬证”“安充电桩”等40件“一件事”,结合个人事项流程短、频率高的特点,推动“教育缴费”“公积金提取”“商品房不动产转移登记”等一批“关键小事”登陆移动端,收效良好。二是优化准入准营。聚焦企业所需,全力推行证照联办,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53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有效降低准入门槛。采用省市联建模式,推出企业开办专属服务页面,并上线市场主体“一次变更”“一网注销”服务场景,实现多部门服务“一次办结”。三是助力项目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分四个阶段数字化报建,推行“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等技术审查环节数字化、集成式服务,上线8个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场景,有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

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强化制度创新,破解集成办、跨域办、秒批秒办等服务模式的制度壁垒,持续完善数字化应用标准,提升数据要素赋能水平。一是制度引领。将改革中探索出的方法论落实为制度性成果,出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办法”“业务协同管理办法”“用户体验官管理办法”等7项管理制度,推动改革规范化运行。二是标准运行。聚焦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关键节点,制定“事项颗粒化梳理”“电子材料归集”“调度任务执行”等技术标准,确保各系统、各业务标准化衔接,避免产生新的系统壁垒。三是试点创新。坚持“全市一盘棋”理念,连续三年开展“揭榜挂帅”工作,围绕“一网通办”“跨域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重点改革方向,激活地区和部门自主创新动力,并摘选优秀案例在全省、全市推广,形成主动革新、广泛创新的良好氛围。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17727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