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4/7/15      浏览:

法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建设既可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又能及时防止市场的无序、失灵,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的转变。一些国家虽然曾经一度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却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徘徊不前,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这些国家之所以掉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生产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历程,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主流的政治经济学越来越强调法治的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营主体的权利,进而促使资源有效配置,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潜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涉外立法工作、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使得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畅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可以说,运用法治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中国经济不断释放出新的制度红利。

营商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央和地方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度供给节奏更快、质量更高,不断筑牢营商环境优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通过完善商事法律制度体系,一大批优秀经验做法得以固化,确保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程。一系列法规条例的实施是以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写照,这些举措推动了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以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为代表的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办事创业的便利度,切实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业轻装前进、无后顾之忧。

平等是法治的内在价值,也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基本经济权利,才能增强社会信心,增强各类经济主体活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就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党中央要求,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我们坚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在实处,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不断减少,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依法得到维护,有效营造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营商环境。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依法规范政府公权力,有效保护产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通过法治方式保障经济权利,用法治来确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为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各类审批、登记、备案时限大大压缩。与此配套,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执法过程更加严格规范,市场监管体制得以理顺,广大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物质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构建高质量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展望未来,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这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必须坚持以法治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法治体系,立足中国实际来寻求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作者:翟国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17727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