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之一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涉外公证架国际联通桥梁 近年来,陕西西安作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贸易、文化等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枢纽城市,与国外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对涉外公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为助力打造涉外法治化营商环境,灞桥区积极开展涉外公证服务,不断增强涉外公证服务供给能力,畅通办证渠道,优化办事服务,提高业务能力,有效满足了辖区内外群众及企业的涉外公证法律服务需求。 一是精准把脉满足“走出去”的迫切需求。全面梳理出国留学、探亲、旅游、商务考察、定居移民、工作劳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外公证业务,及公司跨境投资、对外贸易、申请专利等高频服务事项,形成公证事项办理材料清单,一次性告知当事人。 二是完善线上线下融办合享受“零跑腿”的优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始终坚持“便民服务”的工作准则,在坚持严格依法办证的原则下,创新工作方法,灵活开展工作,在一些细节上也采取了一些较为灵活的措施,如在公证办理、查询和咨询环节,推行“延伸服务”,通过微信、邮箱、网站等平台提供涉外公证业务线上预约、咨询、受理服务;变“大厅受理”为“上门服务”,为当事人提供咨询解答以及公证表格下载等事项,极大方便当事人。 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无需调查、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真实,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出生、无犯罪记录、证书、文本相符、声明等公证按照 “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政策执行,同时根据当事人的需要和意愿,提供公证书邮寄送达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依托人证识别系统、司法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分公证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简化了核实程序,减少当事人因对法律规定及办证程序不了解而多次奔波。 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涉外公证服务模式。根据群众、企业需求,为异地群众、企业上门办理公证;变“接收情况材料”为“主动调查相关事实”,强化部门协调,为充分保证公证质量,依据当事人提供的信息线索和授权,依法依规主动调查核实、搜集资料、调取信息档案;拓展“公证+”服务,畅通沟通渠道,强化部门间的信息融合和数据共享,发挥大数据作用,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办证,携手异地同行共同为申请人办理公证。 四是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公证员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全市公证员涉外公证培训、赴市级其他公证处学习交流等形式,提升涉外业务能力。同时要求公证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领事认证规定汇编网页,了解不同国家的认证要求,确保涉外公证当事人对50多个不同国家公证需求的服务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近三年来灞桥区办理涉外类公证1400余件,涉及营业执照公证、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等10余种公证类型,出具的公证书在外交部和驻华使领馆拥有较好的口碑和认可度。 下一步,灞桥区将探索与陕西省外事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通“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有效解决当事人因领事认证流程不清,领事认证办理点分散,地域跨度大造成的认证难、认证慢问题,同时确保涉外公证文书在使用地无障碍使用,依法保障当事人在涉外民商事交往中的合法权益。 典型案例之二 构建在线诉讼新格局 实现司法公正“加速度” 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以来,西安市灞桥区依托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深化在线诉讼应用,将诉讼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大力推进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线上排期、在线庭审、财产查控等诉讼阶段在线进行,构建起在线诉讼新格局,实现了司法公正“加速度”。 一、“线下”+“线上”诉讼全流程在线。从立案、送达、排期、庭审、执行的诉讼各阶段切入,全流程推广在线诉讼。一是从源头抓好在线立案。在诉服大厅配备多台自助网上立案设备,通过官网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诉服中心集中展示等方式进行立案指引,推进自助在线立案。启用陕西省首家24小时自助法院,实现网上立案、纠纷调解、类案查询、风险评估、诉状生成、诉讼费计算、网上交费等全流程自助诉讼服务。2024年1月1日至今,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律师服务平台等累计申请立案15356件,其中审核通过5243件。二是从过程抓好在线庭审。将司法资源和社会化资源相结合,依托“集约送达联盟”对民商事、执行案件送达进行集约化改革。同时灞桥区积极部署云上法庭视频庭审系统。录入案件信息后,系统自动向审判人员、当事人及诉讼参加人等发送开庭码。登录“出庭”小程序并完成身份核验,即可远程庭审。同时积极探索应用“陕西法院微庭审”小程序,利用小程序轻体量的优点,引导当事人在庭审前在“案件空间”内提交视频资料等电子证据,以语音、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无障碍沟通,便于总结争议焦点,提高庭审效率。引入多项审判辅助系统,看不见的“助手”为审判提供了便捷流畅、智能高效的服务。语音识别系统将庭审全过程同步转化为文字记录,准确率达95%以上,庭审更加流畅准确。文书智能编写系统对起诉状、答辩状、庭审笔录、代理词等进行文本分析、智能提取,根据文书模板自动生成裁判文书初稿,减少了文书草拟的工作量。类案推送系统自动推送同类案件至“云端”,促进法律适用、裁判尺度统一。三是从结果抓好在线执行。灞桥区在全省率先运行“执行实体化”系统模块,一键单击即可完成批量案件的身份核验、财产查控、繁简分流、冻结查封、文书制作、电子送达,多环节的工作量降至原来的20%,极大地减轻了团队逐个操作的负累,提升了查控和送达效率。 二、制度先行,在线诉讼规范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先行。灞桥区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性制度,让在线诉讼、集约式送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是规范线上诉讼。灞桥区先后发布了《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在线诉讼程序规则》《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电子证据收转管理规范》《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在线庭审规范》《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电子签章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对在线诉讼的效力进行了确定,并对在线质证、证据的认定、补充及在线远程开庭时中途掉线离线等行为的认定等做了详细明确的区分,对庭审录音录像代替庭审笔录、语音识别记录用作庭审笔录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让在线诉讼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规范集约送达。为进一步解放“审判力”,灞桥区对送达工作进行集约化改革。为此先后出台《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电子送达程序规范》《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集约送达工作管理办法》《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集约送达工作规范》《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电子送达程序规范》等文件,使送达作业流程精细化、标准化,保障每一件送达任务的合规性,针对事务不同的种类、性质和要求,特制定了相应的送达工作流程规范,确保各环节有序流转、无缝衔接。 三、强化管理,集约送达让公正提速。灞桥区通过采用司法资源和社会化资源相结合的形式,依托“集约送达联盟”对灞桥区法院民商事、执行案件的送达工作进行集约化改革,构建面向当事人多元化送达服务渠道。一是团队管理严格化。灞桥区法院设立集中送达组和外出送达组,集中送达组隶属诉讼服务中心,由立案庭统一管理,外出送达组由法警队进行警务化管理。外出送达组每周召开例会,对工作中的经验相互交流,总结送达工作中的问题统一讨论解决。所有工作人员依托单位“口袋云办公”管理软件每天详细记录工作日志和内容,并对外出送达地址进行定位与照片回传。送达人员依据送达流程规定时间完成工作,及时按规定相互交接,确保集中送达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联络组对所有案件制作台账,每日实时跟进送达进度并作出记录,督促送达人员工作。此外送达组建立了明确的赏罚机制,如承办法官反映送达及协调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审判工作,经落实责任作出批评,并结合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在绩效考核时作为考评依据备案使用。送达组定期组织培训,包括当事人沟通技巧、外出送达话术、紧急情况处理、外出送达中自我保护和安全撤离等。 二是送达流程精细化。需要送达的文书法官只需要在审判系统内加盖电子签章后,一键即可发送至集约送达平台。送达中心驻场人员将待送达案件建立工单,并依照相关规定开展具体送达工作。首先由后端电话呼叫中心进行电话沟通(2-3个工作日)。结合案卷信息、对案件当事人问询、通讯商修复手机号,对当事人身份及其住址进行核实确认,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同时引导当事人同意电子送达。将送达任务尽可能转化为高效低成本的方式。针对已经签署过同意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或者针对受送达人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同意使用电子送达时,后端呼叫人员在与当事人确认好有效的接收电子送达渠道(手机、邮箱)后,针对受送达人进行电子送达发送。送达材料包含所有需送达的庭前文书。通过电话沟通后,针对当事人表示自愿前往法院领取的,送达中心驻场人员须按照法定程序将诉讼材料交给前来领取的当事人。并进行核实身份,检查提交材料是否齐全、指导当事人进行文书签字。将材料整理后拍照上传至送达辅助系统生成自取报告书。各送达环节有序衔接、环环相扣,为送达提速。 三是送达结果可视化。当受送达人电话送达、电子送达无法成功或者有故意规避的情况下,送达中心驻场人员结合案件信息核实好法定送达地址,进行文书的打印、封装和投递进行邮寄送达。在邮寄送达失败又反复联系不到当事人的情况下,案件进入外出送达状态。送达组外勤人员进行上门直接送达诉讼文书。当事人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同时记录送达过程对诉讼材料予以留置的即视为送达。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失败的,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和走访受送达人的户籍、房产、物业、工商登记等信息,就多个可能地址进行送达且进行笔录制作。送达完成后,外勤人员将送达过程与结果上传至法院定制开发的“送达小程序”中,法官可全流程在手机端追溯案件送达情况。 四是送达过程固定化。当受送达人在穷尽送达方式之后仍无法取得联系或者下落不明时,送达中心驻场人员将按照上述送达方式进行全程留痕和记录,将前置送达方式的留痕记录及时生成送达报告书,在1个工作日内整理下载交付给法官团队,将送达过程进行固定,由审判团队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公告送达。具体采用何种公告送达方式,由承办法官根据案件的性质、类型和受送达人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等情况综合自行确定。 五是送达全流程可溯化。灞桥区引入区块链机,利用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不可篡改、不可抵赖等特点,将通过电子送达的诉讼材料、证据材料等批量同步上链存证固证,从而为电子送达提供了多一层的保障,推动了互联网时代诉讼流程和司法模式实现革命性重塑,促进了互联网时代下诚信社会的有效构建。2024年,通过新视云送达平台推送任务10561件。所有电子送达全部存证上链。 近年来,灞桥区法官人均结案数超过800件,一审发改率由4.23%降至3.23%,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2%以上,审执数据全面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