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在北京参加了培训班,翻看当时的笔记,“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这几句话仍然极具冲击力。
十多年后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虽然前面加了“进一步”三字,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没有变,魄力没有变,道路没有变。会议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然对营商环境的改革也不例外。
这次会议对于营商环境改革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明确往哪里改的共识;其二,是提出怎么改的方法;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坚定为什么改的初心。
总结起来便是,往哪改,怎么改,为什么改。
每到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改革的力度,拓展改革的深度,当然还得直面改革的难度,营商环境的改革同样如此。
往哪里改和怎么改,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为什么改是价值层面的判断。全会公报在多处提及了相关内容,可以说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比如,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从营商环境改革的规律和要求来看,系统集成意味着不能片面、单一的谋划,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服从大局、主动配合,确保上下贯通、条块协同、左右联动,形成合力;突出重点表示不能一刀切,并且要有针对性,做到紧扣中心,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而注重改革实效,则是要进一步回答营商环境改革到底有没有给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以及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收获。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有新期待,营商环境改革也需要有所回答。
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又一核心问题,这个不仅仅是营商环境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所要回答的既基础又核心的问题。以往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但是从营商环境改革来看,市场端经常不那么有效,政府端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作为达不到要求的不善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我曾经说优化营商环境要讲究边界感,最核心的问题,从有为政府来看,无非是不该做的事不做,而该做的事要全力做好。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一要求,意味着很多改革要继续回应体制机制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特别需要好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但从现实来看,体制机制的掣肘效应还比较大,比如很多政策首先从国家层面就没有实现取向的一致性,便无法取得改革的预期目标,更不用说放大综合效应来提升改革的效果。
还有一些是国家层面作出了统一的安排,但是地方各级部门在落实的时候打折扣,搞变通,没有达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的基本要求。也正因为如此,营商环境改革在有些地方成了“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中间不聚人气”那样可有可无的事情。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但是出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旧不能打消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疑虑,而且某些特定领域的支持政策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所以,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向,便是注重稳定市场主体对制度的预期,而不是简单的给支持,这是为什么要强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而对于开放,公报也有许多明确的内容,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在回应体制机制的问题。而且相比以往,这次全会更加明确了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无一不是指向国际化营商环境最难啃的硬骨头。所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后面多了一个“更”字,在我看来,一方面是进一步强调开放这一鲜明标识,另一方面也是再次表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在开放领域更全面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报提出,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但是,必须承认,地方部门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时,面临很多法律法规的滞后或冲突,究其原因是这些滞后和冲突没有从国家层面予以根本性地解决。又比如很多改革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和效果,但因没能及时上升为法律予以固化,导致推广复制效果不佳而无法放大改革成效。还有的地方虽然一直以创造性思维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但是面对“不突破法律就无法改革”的现实,如何把握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原创性的做法一直无法付诸实践。所以,这次会议提出,在明确改革原则、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我想对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越是到关键时候,越需要通过纲领性的文件,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消除认知误差。从上面这些内容简单总结归纳,不难看出营商环境的改革无非还是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行。从这个角度看,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效,重要因素之一便是一以贯之。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改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今后,营商环境的前缀只用“优化”可能远远不够,而更加需要落脚在后端的“改革“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