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有求必应”优质服务环境为目标,坚持“四个导向”,聚焦“四个突破”,在项目审批、助企纾困、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可借鉴、能落地、有实效的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办事不求人”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紧盯改革任务率先突破。一是优化“5+X”便民分厅。将水、电、天然气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窗口整编至政务服务中心的“5+X”便民分厅,配有专职人员和办公设施,提供日常缴费、开户、补卡、报建等业务,且周末与节假日正常运营,累计服务5.4万人次。二是推动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改革。初步建成“互联网+不动产”平台,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线上交易办税,并将不动产登记登簿和制证环节、缴费和发证环节合并,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注册地址变更已实现原有名称保留,变更地址迁移审批表由原来的办事群众报送变为邮政专递。企业开办已经实现4小时内办结。四是提升企业开设银行账户便利度。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金融超市”,将辖区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单位整合于一个区域,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受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开户预约服务,减少企业开户等待时间和跑动次数。
坚持需求导向“扬优势”,聚焦群众关切聚力突破。一是持续深化“周解难”活动。坚持“问需于企优服务,问计于企促发展”,300余名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实地走访企业1200余次,召开企业座谈会5次,“周解难”会议4次,印发交办函19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做强做优“管家+专家”服务模式。紧盯项目建设全过程,主动靠前服务,组建36个项目“专家+管家”团队,提前介入,精准破解项目落地难点、堵点,助力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全力加速了项目手续办理,目前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三是提升惠企政策兑现能力。积极探索对惠企政策和企业属性进行精准画像,梳理出《中省市县民营企业惠企政策包》,以电子小书包形式向各民营企业500余次,同时,积极推进“陕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实现惠企政策按照企业属性精准推送,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坚持目标导向“创特色”,借鉴先进经验集成突破。一是探索“首席服务员”制度。将企业开办、职工正常退休(职)申请等136项行政许可及便民服务事项纳入《首席服务员审批事项清单》,通过打破行政职级,赋予首席服务员代表“最高效的审批权”,直接履行授权范围内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责,实现审批效率的最优化。二是建立“一把手访谈”机制。制定《延川县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访谈活动方案》,定期组织营商环境各成员单位“一把手”,通过融媒体,以专题访谈、政策解读、公开表态新闻采风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工作措施等相关内容。三是推行“书记县长有约”助企新模式。聚焦企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县四套班子领导全员通过入企调研等,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及时协调解决问题25个,帮助协调争取债券资金5500万元,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需、我有所为”为企业发展纾困解忧。
坚持结果导向“争先行”,注重行政效能联动突破。一是推行“承诺即开工”改革。企业拿到土地出让合同后,由项目单位自愿申请,按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要求,实现用地、规划、施工许可“三证同发”。目前,刘家塬LNG撬装站办公楼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均已享受该改革福利,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二是探索“租赁即开工”模式。对租赁手续齐全、无新改扩建厂房的工业项目,在符合产业政策、土地规划、环保、消防、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实施“一表申请、集成办理”,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突出信息化支撑,推行“项目联审+立项”随报随审,实现“租赁即开工”。三是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严格执行《市发改委关于推进延安市工程建设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的通知》精神,采用“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双模式完成了首个县级项目评标,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5个,有效推动优质专家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享,提高评标质量。四是探索“辅导+提示”服务模式。在项目开始审批之前,“专家+管家”团队提前介入,提供专业辅导,“量身定制”专属办事指南,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进行提示预警,让服务走在审批前,从而有效避免审批过程中走弯路的现象。
下一步,延川县将持续从企业和群众所需、所忧、所盼出发,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更少、办事效率更高、投资环境更优、企业获得感更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胡兵,单位: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