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聚焦企业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工作要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多措并举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力打造利企便民服务新高地。
一、拓展服务内容,打造“一站式”精准服务新平台 一是推进涉企登记纠纷闭环式化解。成立全省首家“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纠纷咨询、诉求收集、纠纷办理、双方协商等调解服务。探索涉企登记纠纷调解“一件事”服务模式,实现纠纷调解、企业变更、注销、股权转让等多个环节‘一站式’办结。目前,成功调解因名称相似、股东失联等引起的涉企登记矛盾纠纷65起,调解成功率95.0%。全流程办结时限至少压减80%。 二是深化“小易”直播间服务内涵。推行“政务直播+乡村文旅”产业融合新模式,组织14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特产推介、文旅传播等直播活动;直播讲解乡村产业“一件事”集成办理流程,线下提供助农帮办服务。目前,为侯营镇“中华葫芦文化园”、“小棉袄”特色产业500余户电商,道口铺街道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堂邑镇1900余户葫芦种植户提供了全新的直播推广平台。 三是探索政务服务“就近办”新模式。打造首个“园区企业服务驿站”,将18项高频服务事项委托嘉明工业园区受理,具有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变更)、项目立项、业务咨询、帮办代办等涉企服务功能,为园区现有企业和即将进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站集成”服务,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今年来,东昌府区新增市场主体15580户、总数达到17.10万余户,均居聊城市首位。 二、整合服务资源,打造“一类事”特色服务新模式 一是推行非遗产品“一件事”改革,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道口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试点,设置服务专窗,将非遗产品展销涉及的营业执照、准营许可、社保、医保、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整合为1个流程,将26个单一事项优化为7个应用场景,形成“一事联办、一对一导办”工作机制,实现非遗企业开办准营“就近办理、一次办好”。申报材料缩减40%,跑动次数减少60%。目前,已有53家非遗企业领取了非遗产品“一件事”套餐包。 二是推行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助推“人间烟火气”。将分散在区行政审批部门、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市场监管局等4个部门,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信息核验、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登记、户外招牌设施设置规范管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和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多个事项进行优化,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办理时间由至少7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申报材料从18份缩减至11份。截至目前,已为156家餐饮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三是探索股权继承“调解办”改革,让企业实现“快退出”。依托“调委会”,对于自然人股东(投资人)死亡的股权继承,在股权继承人自愿进行“人民调解”的情况下,不再需要提交经公证的继承证明材料,可凭《人民调解协议书》办理“代位注销”手续,用“人民调解”的方式代替公证材料,每100万元可为企业节省公证费用4500元,实现“零费用”办理股权继承,助推企业注销“一件事”改革落地落实。此创新举措,可减少跑腿次数达50%以上,节约办事成本达100%。 三、延伸服务触角,打造“昌·快办”贴心服务新阵地 一是打造“人民调解”阵地。制定《聊城市东昌府区“涉企登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方案》,明确调委会的目标任务、调解范围、责任分工。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调解工作室,成立“涉企登记纠纷”调解中心,形成“一厅一室一中心”工作模式,采取“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方式,将涉企登记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打造企业身边的“人民调解阵地”。 二是打造“企业家会客厅”。建立“政企恳谈会”机制,每月邀请10余名企业代表做客“企业家会客厅”,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帮扶一件事”服务,围绕创业培育、市场开拓、项目建设、人才引进、金融诊疗等服务内容,倾听企业困难诉求,分级分类协调解决。目前,已为260余家企业集中“会诊”,解决困难23项,化解登记纠纷12起,提供发展建议33条,为63家孵化企业定制服务方案。 三是打造“专业化”服务队伍。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抽调65人组建企业服务专员、审批服务专员、项目服务专员等3支金牌团队,推行“一对一”跟踪帮办、“常态化”延时服务和“点单式”预约服务等工作模式,推动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上门办、一次办”,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今年,已提供上门帮办65次,服务重点项目26次,延时服务39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