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企业和百姓很有获得感,让河北这片热土活力涌动——2024年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89.97万户,同比增长4.29%。
“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时谆谆嘱托。
全省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坚定信心、干字当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新春第一会”连续部署,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效果正在显现。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12345热线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1882.9万件……河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用脚投票河北。
优环境,市场有活力 新年伊始,河北水文智慧平台建设项目软件开发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这个项目的中标单位,是来自陕西西安的山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顾去年的投标经历,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陇平这样评价:“只要企业实力突出,就能脱颖而出。” 那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双盲”招标会。主场设在招标方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所在的石家庄,副场设在雄安新区。“盲抽”石家庄、雄安新区两地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进行线上“盲评”。 “双盲”评审改革,有什么好处? “招投标更透明,企业获得感更强了。”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利强介绍,“双盲”评审改革破解了项目评审过程中专家“熟面孔”等问题,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 石家庄市探索推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入选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招标投标,是观察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 如今在河北,投标“不出门”、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已成为招标投标领域的常态。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自2023年5月河北省推行“双盲”评审改革以来,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达16.8万家,较改革前增长7.5%。 河北谋划实施了一批“小切口”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河北省上线运行全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服务平台,建立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会审制度和举报处理回应机制,2024年集中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2215件。 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目前,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用户达135万人,访问量2605万余人次,累计发布各类政策2182件、政策解读1941篇。2024年全年减免车辆通行费98.88亿元。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 2024年,河北固定资产投资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同比增长6.8%,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 提效能,便民利企加速度 什么样的政务服务才算好?时代在变,评判标准也在变。 几年前,“事能办”就算好;而如今,“事好办”才能拿高分。 “一趟不用跑,证件全办好。”前不久,在邯郸市肥乡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河北明储物流有限公司高女士通过网上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只提交了一张申请表格,便办理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两个证照,审批时间不到2个小时。 “高效办成一件事”,让办证办事从程序繁琐到高效集成。 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河北全面落地实施,累计压减跑办部门97个、办理环节104个、申报材料229个、办理时限222日,压减率分别达89%、89%、77%、67%。 将服务事项再整合,企业服务中心“枢纽”作用更加凸显。 在威县,人们津津乐道一个“南资北移”的故事。 一年多前,在浙江宁波经商的于臣发来到威县成立了河北格宝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面临资金缺口、招工困难等难题。威县企业服务中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企业拿到一笔500万元的周转贷款,并协调相关部门,举办了专场人才招聘会。现在,这家企业已成长为北方较大的白色家电企业。 走进“一扇门”,办清所有事。河北省市县三级202个企业服务中心,能为企业提供审批、融资、人才招引等多种服务,“一站式”满足企业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办事用心暖心的服务理念里。 去年11月,听障人士吴先生拨通保定市12345热线视频电话,咨询低保申领事宜。视频另一端,手语服务专席热线话务员李奕彤打着手语,为他答疑解惑。 让听障人士被“听”见。2024年11月初,河北省各市12345热线全部实现手语服务。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通热线手语服务的省份,河北省为全国热线无障碍建设探索了经验。 以“政务之变”提升“服务之便”,河北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91个部委系统、58个省级系统对接,1067个政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冀时办”APP上线政务事项5816项,实现重点民生领域全覆盖;电子证照归集总量达751种3.45亿张…… 一项项优化政务服务的“小改进”,最终由点及面,撬动了大变革,为企业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强要素,纾困有温度 一流营商环境,核心在于优化为企便民服务,根本在于打破堵点难点,真正解决问题。 1月24日,在武邑经开区,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机械轰鸣,一台台定制化粮食储备设备顺利下线。这是衡水伟业粮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车间,全新的生产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定制化水平。 “去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空地。从土地招拍挂到开工建设,只用了一个月。去年7月,新车间就投产了。”公司总经理张金斗说,项目之所以能够快建设、早投产,得益于衡水“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面升级,完成了由“拿地可开工”到“拿地即开工”的“进化”。 强化用地保障,把企业的关切当成“心头大事”。目前,衡水“标准地+承诺制”2.0版已在全市落地开花。2024年以来,该市完成“拿地即开工”项目43个,平均节约项目落地开工时间70天。 要素保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河北省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切实做到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围着产业转,为企业提供充分施展拳脚、专心谋发展的土壤。 融资渠道更畅通。 去年2月,沧州市金泰衡器有限公司在沧州经开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牵线搭桥下,两天就拿到了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无还本续贷。河北在全省创建93家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累计为企业办理信贷业务4.6万余笔,融资余额1198.7亿元。 科技创新有支撑。 2024年前三季度,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超过2400万元,新产品研发有了充实的资金保障。河北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组建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河北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仅在于提升要素支撑水平,还通过打造法治河北、诚信河北,让企业和企业家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 去年底,河北省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邢台市强化入企扫码‘硬约束’ 深化对企无事不扰”榜上有名。 入企扫码工作自去年4月1日起在邢台市全面推开,筑起了拦截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的“堤坝”。该执法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在全国推广。 重法治、守诚信。《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3修订)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河北省对285万家企业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河北省所有地级市、县级市稳定在全国第一方阵。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河北持之以恒抓好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潘文静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