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2/8/5      浏览:

业内专家认为,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是现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可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一招,也是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住就业的重要动力。当前,广大市场主体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决心,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浙江省衢州市副市长田俊说。

“没有市场主体何谈营商环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营商处处长卢爱国认为,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是现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助企纾困,各地都采取了多种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例如,今年上海市出台的一揽子纾困政策涉及资金将达3000亿元。最近,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有九成知晓政策,有六成认可政策力度,逾七成企业表示可通过政策受惠。

疫情下,面对面的线下办事受到影响,各地纷纷加快推进营商环境的数字化改革。例如,衢州市实现了70%以上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

“我们做到‘免申即享’政策基本在24小时以内兑现,‘即申即享’政策基本在3天以内兑现,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明显提升,这正是我们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田俊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璟桉认为,疫情下的数字化办事、保产业、保物流、保订单,都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说,国外用户采购中国货物时,担心万一出现疫情,交货时间会被推迟。这时候,地方海关可以为企业,尤其是一些重点企业,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处理等服务,或作出物流和通关效率承诺等。这种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交货、保住订单。”吴璟桉说。

卢爱国介绍说,上海外资企业除了关注政策的便利性、精准性以及效率外,更加关注公平竞争性、政策可预期性、市场稳定性、信息透明度、国际交往正常化等,这些都是深层次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

营商环境改革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营商环境改革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我国营商环境改革在简化投资审批、深化商事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流程、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上海市、深圳市等25个城市被认为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

“我们始终强调企业感受是第一感受、社会评价是第一评价,从企业视角谋划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卢爱国说,上海推出企业服务专员移动工作平台,已有6000多名企业服务专员上线。针对高频事项,上海连续两年推出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均减环节69%、减时间54%、减材料75%、减跑动71%。

衢州市的营商环境改革也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例如我们了解到,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开具合规证明需要跑17个部门,办理时间需1个多月。为此,我们今年推出企业合规证明改革,办理时长压缩至3天。”田俊说,“再如,2021年,衢州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投资325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0天,创出最快纪录。”

营商环境评价已成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改革进展显著:2020年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了包括18个大项和87个小项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各地还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地方配套法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增加评价指标、发布地方自评报告等。

营商环境评价方面,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6批次评价,全国累计有98个城市参与评价,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国务院制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了营商环境评价的主体和要求。这让营商环境评价有法可依,是我国的重要创新。”吴璟桉说。

田俊认为,全国的营商环境评价吸收了世界银行的评价理念和方法,既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监管质量和效率,也关注政府公共服务和数字化建设,更加注重市场主体的感受,评价视角和方法也逐步与世行趋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专家库”专家、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曹松认为,我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从在部分城市试评到全面推开,逐步成为引领各地、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实践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各参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积极效果正在显现。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17727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院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