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叮嘱:“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2023年11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本质上是一个以政府部门为主要责任主体的公共治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改善营商环境又不仅仅是政府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参与。企业家既是良好营商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诚信为本守法经营,做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信守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守法既是对政府的要求,也是对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的要求。从企业个体发展看,诚信经营是立身之本,守法经营是底线之规。企业家唯有增强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才能引领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从区域整体发展看,一个地方的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总体状况,是衡量其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外人观察其营商环境的重要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自身就是区域营商环境的组成部分,企业家就是营商环境的区域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为此,要积极倡导企业家牢牢树立诚信理念,让诚信成为其内在价值追求;引导企业家构建以诚信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督促企业家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仅把个人行为、企业行为严格约束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还要善于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经营管理企业。
多建良言多献实策,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言者。“春江水暖鸭先知”,对营商环境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经营主体,尤其是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发现市场机会,这种精神特质决定了其对营商环境具有天然的感知度。因此,企业家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建言献策作用。近年来,安徽省级领导高频次地与企业家举行“工作会谈”,各市也纷纷搭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沟通交流平台,如芜湖的“畅聊早餐会”、阜阳的“新媒体茶座”、安庆的“宜咖吧”等。这种领导干部与企业家面对面、心交心、实打实的沟通交流,改进了政府工作作风,畅通了政商沟通渠道,对改善营商环境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激励企业家建言献策。一是倡导企业家不断为改善营商环境鼓与呼,提升整个社会对营商环境的认知水平,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鼓励企业家及时反映自己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政府了解真情掌握实况,从而对症下药精准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家见多识广、思想创新的优势,帮助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拿出新招实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共建亲清政商关系,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维护者。政商如何相处,两者间能否建立健康且稳定的关系,直接决定了营商环境的好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商关系亲清才能行稳致远。对政府官员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企业家来说,“亲”就是主动同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沟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清”就是保持洁身自好,讲诚信、守商规、走正道,遵纪守法。企业家要大力弘扬崇尚正直、伸张正义、倡导正气的企业家精神,以助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和良好营商环境维护。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家端正追求财富的动机与行为,真正体认到要靠不断奋斗和创新去赢得成功,要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去获取财富,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政商关系来得到各种资源和特殊关照,走所谓成功的捷径。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家勇于揭露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政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坚决向权力寻租说不,自觉抵制“潜规则”,坚决摒弃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搞勾兑等歪门邪道。
监督评价政府作为,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守望者。在营商环境评价中,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各类经营主体,尤其是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监督,最有力最有效的也是企业家。营商环境的改善,带给企业家最直接也最显著的感受就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由于营商环境与企业成本进而与利润直接相关,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就最为客观真实可信,对营商环境的监督就最为积极主动有效。因此,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话语权,设计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广泛邀请企业家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和监督,并将评价监督结果纳入到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中。还要建立常态化的企业家监督评价营商环境机制,形成评价、监督、反馈、整改全流程一体化工作闭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根本改善。
(杨国才,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