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多地陆续召开重要会议部署新一年工作。记者发现,不少地方均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议题,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
比如,2月1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提到“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日,上海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关注营商环境议题,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作出贡献。
打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和创新资源,激发企业活力与创造力,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从各地最新表态来看,构建多维度金融服务体系、畅通融资渠道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以上海为例,仅在2月18日当天,就有两项新发文件聚焦于此。
具体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实施“融资畅通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支持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畅通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优化融资方式,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等五大方面共16项举措。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企业融资对接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市场主体而言,融资环境无疑是营商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畅通的金融服务体系,不仅能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还能帮助企业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田惠敏认为,尤其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各地企业将把更多资金投入研发与创新环节,同时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此时,畅通的金融服务体系会成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后盾,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畅通的融资服务体系有助于引进投资,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税收、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突破融资卡点与难点
过去一段时间,多地已持续拓宽渠道、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为提升企业融资便利性、利好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例如,1月31日举行的2023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显示,去年,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拓面增量;2023年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18%;普惠小微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长,2023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2.30%。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成本较高等挑战。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构建多维度金融服务畅通渠道、加大对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是地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要的工作内容。
谈及应如何持续打通民营企业融资的卡点、难点,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地方可创新金融产品,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如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遇到的难点需要政策、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解决,地方政策可适当倾斜,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同时,可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提高融资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梁斯认为,加强政银企合作是各地需要持续作好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同时,也要加强政务服务,设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职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指导服务;开展企业家座谈会、金融机构投融资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