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任性执法关进制度笼子
至简
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江西省南昌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领域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任性执法、随意执法”“逐利执法、选择执法”“作风漂浮、散漫懈怠”“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为切口,深入走访重大重点项目22个,发现基层单位和干部在为项目服务中滥用职权、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问题线索58条,已查处行政执法领域损害营商环境问题81人。南昌存在的问题并非个别现象,亟待将任性执法等乱作为现象关进制度的笼子。
行政执法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环节,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它牵涉主体多、范围广、数量大,不仅关乎政府公信力,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也直接影响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改进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是各级政府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有发生,比如粗暴执法、任性执法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对执法权缺乏刚性约束、监督机制“缺位”。
执法不能任性,特别是在我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中。
任性执法说到底就是有权任性、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与我国的法治建设、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背道而驰,如何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多地政府都在探索。
其一,制定长效机制。法治问题还需法治化思维,用法治手段去解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强化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强化监督实效,增强刚性约束。河北省4月1日起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重点整治查干扰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五类突出问题”,对共性问题认真分析、剖析原因、源头治理,逐项研究制定防范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还出台多部地方条例,让法治保障长效机制的长效效果。
其二,创新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提升行政执法者素质、优化政务服务,让行政执法宽严并济、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执法监督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深圳盐田区去年出台的措施明确:各行政执法单位每年都应当制定涉企检查计划,要依据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要合并、裁撤各执法单位之间检查目的相近的检查任务,尽一切可能避免执法扰企的现象发生。
其三,强化问责机制。行政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应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前不久发生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区“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的新闻,令人震惊,这样的典型案例,更说明问责机制的重要。
其四,加强监测督查,建立举报机制。建立监测平台,实施长效化的监测督查非常重要,可以让市场主体匿名举报执法不当行为,以确保违法行为能够被及时揭露和纠正。